过去的一年,南京市政务办坚持疫情防控和政务服务两手抓、两促进,认真落实“先解决问题再说”工作机制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巩固提升“宁满意”成效,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在《省级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报告》中,我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第二;
在《中国营商环境报告》中,南京入选“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”,其中我办负责的“招标投标”和“政府采购”两项指标位列全国前十;
2020年被评为全国“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行业先进单位”;
2020年我市12345政务热线获“全国十佳热线奖”;
2020年“南京政务服务”微博位居全国十大政务中心微博;
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,先行先试电子营业执照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可,并在全国推广应用;
被评为推动“放管服”、商事制度等改革工作成绩全省突出地方。
这一年,我们创新市场准入方式,让市场主体“进得快”。
“一业一证”改革有效破解“准入不准营”难题,累计发放综合执业证5000余件,颁发全国首张零售药店《行业综合执业证》。“证照分离”改革惠及企业13218家,占本年度新设立和变更经营范围市场主体的82.7%。企业开办实现线下“一窗”、线上“一链”相互融合,3个工作日内办结实现常态化。在全国率先建成涵盖抵押贷款全生命周期的“不动产登记+金融”不见面服务体系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目标,企业报建时间压缩60%以上。
这一年,我们打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,让市场主体“活得好”。
以“宁满意”工程为抓手,再造流程,形成一批“一件事”场景,提供“一链式”服务,实现个人和企业两个生命周期全覆盖。175个高频民生事项实现“一城通办”,78个事项可实现自助办理,目前全市131个24小时自助办理点投入运行。在业内首发“不见面”交易事项清单,在政府集中采购中将其享受价格扣除比例由6%提高到10%,截止目前,交易额已突破5100亿。
这一年,我们进一步优化服务,让市场主体“做得大”。
开通“一企来”企业服务热线,设立专席、组建专员、接诉即答、解决诉求。“一对一”帮办代办市级重大项目架起政企“直通桥”。打造全国领先的工程建设“并联审批”平台。建成全市统一的涉审中介服务门户、事项库、机构库,入驻机构500余家,累计完成中介服务选取100余次。以承担国家标准试点为契机,“好差评”工作机制再升级,实现线上线下应评尽评、评价规范应做尽做、差评内容即评即改。
这一年,我们持续完善“先解决问题再说”机制。
今年元月市政府办公厅出台“先解决问题再说”工作机制,明确由市政务办牵头,贯彻落实该机制。机制运行以来,市12345热线平台共收到诉求280.5万件,在线办结32.91%,派发工单67.09%,按时办结率99.80%。召开协调会、推进会、会办会20余场,现场督查18次,发出督查意见书4份,通过主协办、指定办理等方式派发反复流转工单近3万件。组织各单位领导带班接听60场次,接听市民来电1198件,在线解答率67.11%。
这一年,我们持续增强服务中心大局能力。
在疫情防控中展现“政务担当”。牢固树立“防疫+政务服务”战略思维,全面推行“网上办、预约办、快递办”,对涉及疫情防控、复工复产、重点项目开工的审批服务事项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配合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跨省远程异地评标,建立疫情防控战时状态部门和区政府领导带班接听12345热线制度,发挥热线数据舆情监测功能,共同筑牢疫情“防火墙”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积极发挥作用。对照测评指标,强化对突出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研究,为文明城市国查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撑和服务保障。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中当好参谋助手。建立垃圾分类数据旬报制度并形成书面报告,以便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工作更加精准有效。
这一年,我们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。
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。提高政治站位,夯实党建责任,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,形成一把手亲自抓、班子成员分工抓、各基层党组织具体抓的工作格局。抓好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,创优党建文化氛围,展现新时代政务服务领域党员岗位建功风采。在首届全省政务服务技能竞赛中,摘得团体一等奖,包揽个人前三名。
新年展望
2021年是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的第一年,市政务办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主动服务南京“创新名城、美丽古都”建设,以“从零再出发”的奋斗状态,以更加务实的作风,巩固优势、对标找差、重点突破、全面提升,加快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、实现新跨越,为高质量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南京作出更大贡献。